“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作为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瑰宝,木雕艺术中蕴含的诗情画意,时至今日仍然令人神往。PG电子平台正值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的一家工厂,探访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传承人程懂与他背后关于木雕非遗的时光印记。
程懂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李集镇农村,十二三岁时,因家境贫寒,他不愿再继续上学,在舅舅的帮助下,他决定远赴浙江省东阳市学习木雕技艺。对于尚且年轻的程懂而言,学习木雕工艺无疑是极其新奇和富有趣味性的。怀着对木雕技艺的憧憬与热情,程懂苦练刀工,即使十分枯燥乏味甚至受伤,他都没有放弃。师傅传授的刀法与工艺,他不仅尽数掌握,更能将其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刚进工作室,映入眼帘的便是陈列在墙壁上的上千把刀具,巨大的磨刀石,和随处可见的精致木雕作品,工作室内悬挂着一件木雕作品《百鸟朝凤》。“这是我非常早期的作品了,现在看起来做工一般。不过,它是我创作生涯的起点,承载着无可替代的纪念意义。每次看到它,我都能想起自己最初的热忱与憧憬。它时刻激励着我坚持初心,不要放弃。”程懂说道。
程懂说,他识字量不够,PG电子平台平常大多数时间都在听书,但只要是与木雕有关的文字、图片,他基本上看一眼就能记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程懂笑着说,“人总是需要在探索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即使追求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千难万难,但只要热爱,愿意迎难而上便不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提升,木雕技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从传承手艺的老匠人到新一代年轻艺术家的创新融合,背后的坚守与学习探索必不可少。
在程懂的书柜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建筑雕刻书籍,部分册页已被长年累月的翻阅而泛黄脱落,他随手抽出一本解释道:“这里好多做木雕的书籍我都翻烂了,专业就是需要不停的钻研。”他指着书中有关不同朝代的建筑类型说:“我会寻找里面的图案,比如古建筑上的你不能标错,还要了解一些建筑类专业的知识,这上面的数据都是一些经典的东西。”
在现代化进程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被问起如今科技的融入与技艺的创新时,他说:“用机器雕刻后,它就是具象的。如果你想修改的话,机器是做不到小而精的,对于雕刻者而言也达不到特定的技法展示。”
木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风貌,因此对于非遗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就成为重中之重,程懂在此方面也有着自己的见解:“通过课堂的理论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学校里他们能够通过老师系统性的、创新性的丰富实践,这样非遗技术就会更有意义的保护下来。”
木雕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流转,它将继续用丰富的画面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未来的岁月里,木雕技艺必将在传承与创新的交织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辉,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民族与世界的重要文化纽带。